Quantcast
Channel: 新颖 锐智 明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66

诗人江一郎获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
0
0
诗人江一郎获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江一郎近照

诗人江一郎获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2004年江一郎在“江一郎诗歌朗诵会”上

  羊年前夕,温岭诗人江一郎荣获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年度诗歌奖。

  据了解,由人民文学杂志社设立的“人民文学诗歌奖”举行了首届评奖,评委会经过讨论及无记名投票,评出了年度诗人奖一名、年度诗歌奖一名、年度新锐奖三名。其中,年度诗歌奖得主为浙江温岭诗人江一郎。

  近日,笔者在江一郎家中访问了这位台州诗坛的领军人物。

  荣获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江一郎说,这次能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的“年度诗歌奖”,说实在的,有点意外,这次能获奖,是因为其在《人民文学》2014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组29首的组诗。

  《人民文学》上有个诗歌栏目叫《新浪潮》,一期一般只发三个诗人的作品,再加上有时候出个军事文学专号什么的,实际上一年只有三十多位诗人作品可以发表。之前,他也多次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过组诗,但最多只有10首,但上次发过的组诗《草在枯黄》,也就是10首,后来获得了“德意杯”人民文学首届青春中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其实,当时他并没有参加他们的比赛,后来获奖了,省作协打来电话通知他时,他还觉得很意外,因为,当时征稿是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大部分的获奖作品是专门投稿的,他没有参加比赛,但评委会把2004年发表在该刊的作品也纳入评奖范围,这样就获奖了。这一次,也与上次一样,是一个意外。

  获奖是意外,但却是名至实归。作为一位从上个世纪初即步入诗坛的诗人,许多与他同一个时代开始写作的文学爱好者,如今早已淡出文学圈,而他,却仍坚守着,仍在坚持思考、写作。

  一本柯岩诗集引领踏入诗歌艺术之门

  江一郎原名江健。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实际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江健步入诗坛,纯属偶然。他回忆说,高中时在五七学校读书,就是现在的横湖小学的前身,那时候有高中班。当时,江健还是学校的中长跑运动员,有一回,参加校里的1500米跑步比赛,校里原先许诺说获奖后奖一双钉鞋,谁想到,江健跑了第一名后得到的奖品却是一本柯岩的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本书只有4角4分钱,而一双钉鞋贵得多,学校怎么把诗集奖给我?江健心里很不快,在早读课时,别人读毛选第五卷,他故意捣乱,拿出这本诗集来读。谁曾想到,读着读着,读出了味儿,江健说,爱上了新诗后,他就将当时书店里能买到的臧克家、艾青、郭小川等人的诗集也买来读。“像臧克家、艾青、郭小川等人的诗集,现在的一些诗人可能都不看了,主要阅读现代派诗歌,但是,我却是从传统一点的现代诗歌一路慢慢走过,从国内这些诗人开始,这些诗人的诗,对我的诗歌写作,还是很有帮助的,譬如,像艾青就教会我如何在诗歌中抒情。”因为搬家等原因,江一郎的不少藏书曾经处理过,而这本影响了他一辈子的诗集,江一郎一直舍不得处理。

  阅读名著奠定了文学修养基础

  读诗,读着读着就学着写诗,江健是1981年开始学习写诗的,当年12月,他就在四川的《青年作家》发表组诗《第一滴朝露》了,当时,《青年作家》是与《萌芽》、《丑小鸭》、《青年文学》等刊并称的一本重要的青年文学刊物。“我记得当时这组诗的稿费是25元,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26元,当时的这五首诗,我记得一共不到70行,稿费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江健习诗不久,处女作就登在这样的刊物上,对他是一个相当大的鼓励。

  那时候,江健一家住的是公房,家里住房比较紧张。他的母亲在城关镇旅馆当服务员,旅馆生意不是很好,有空房子,每天晚上6时左右吃了饭后,他就呆在旅馆的房间里“啃”书,如西方美学史、西方哲学史,朱光潜的美学、李泽厚的美学著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西方小说名著等等,同时还一边看一边做卡片笔记,如这位美学家的观点是这样的,那位美学家的观点又是那样的,一一抄在卡片或笔记上。一般看两个小时左右的书,然后学着写一些诗。这一个阶段的阅读为江一郎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读这些中外美学史、哲学史著作,尽管可能对写作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这些都奠定了我文学的修养。”

  从谋生到回归诗歌

  其后,在温岭电大读书时,江健以一首《去远方》的诗,在一次全国性的电大学生诗歌比赛中夺得一等奖。此后,江健经常变换着职业、生活方式,在温岭花边厂当工人,进温岭县文联帮忙编刊物,到另一家企业当秘书,卖香烟,但他一直坚持着写诗。

  江一郎回忆说,他1986年进入县文联帮忙,参与了《三角帆》诗刊的创办。“我记得第一期《三角帆》是折叠式的,可以这样打开的。”他比划着说,“当时是盛光辉、郭修琳等和我一起参与创办的,郭修琳设计封面……”在文联干了三年,因为调不进去,他只得又离开了。

  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有一段时间里,江健夫妻开过两间店,一爿是音像店,一爿是火锅店,夏天则卖冷饮,主要由妻子负责打理,自然江健也得花些心思在生意上,每天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忙得不可开交。青年诗人王晓渔说过,诗人是最难以依靠写作生存的一类人。作家还可以靠专门写小说谋生,而现在的许多诗人,他们的工作往往与诗歌完全无关。而诗歌又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充裕的时间。而江健那时的生活太忙了,忙得只能远离诗歌。

  开了几年店,但是却没有赚到多少钱,江健觉得想开好店是无法写出多少东西来的,要么是做一个纯粹的商人,要么是回到诗歌上来。1998年,他关了店门,招了一班喜欢写作的孩子教作文,一周两天的授课时间,加上备课、批改作业,一周还有不少余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专心阅读、写作。

  多年坚守,喜获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

  2003年,对于江一郎来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这一年,在诗刊社组织的“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评选中,江一郎荣居三名获奖诗人的榜首,获得由诗刊社颁布的获奖证书和一万元奖金,这是生活对多年来坚守诗歌的他的最好褒奖。

  在那次评选中,江一郎先是由读者投票推荐进入前40名优秀诗人行列,经过对2002年发表在全国主要刊物上的诗歌作品的审读,包括江一郎在内的10名诗人进入终审。再由叶延滨、林莽、谢冕、韩作荣、梁平、郁葱、子川等7位评委在10名诗人中评出前5名,按5、4、3、2、1的评分排列,评委分别写出自己排定的前三名作者的评语。最终,江一郎获得23分,刘春获得21分,哑石获得20分,他们三人成为了“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的获得者。

  “当时,诗刊社编辑部主任林莽电话通知我获奖,我感觉很意外,获得推荐进入前40名的优秀诗人,有些诗人名气远比我大,但是由于评奖规则是对2002年度的创作成果进行评比,有些大诗人这一年没有多少作品写出来,最后,我有幸获得这个奖。”

  从江健到江一郎,诗风同时转变

  采访时,笔者问了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就是江健是何时变为“江一郎”的?为什么要启用“江一郎”这一笔名?

  江一郎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在2002年年底省作协的一次会议上,他看到作家中名字带有“健”(或“建”)的很多,如任健、沈健、孙昌建、梁健,就决定换用一个特别一点的名字。2003年3月号的《青年文学》刊出了他的《怀念英雄》组诗,就是用“江一郎”这个新名,2003年3月份的《诗刊》也用了“江一郎”的《山雨欲来》组诗。“奇怪的是,名字换了,我的作品的风格似乎也改变了,用江一郎这笔名后,我的诗歌的节奏就变得缓慢一点了,原来的诗歌还带有一些英雄情结,向上的味道,用江一郎为笔名后,更多的向下的态度,关注身边的事物,朴素许多。”

 

  来源:中国台州网 作者: 黄晓慧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6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