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新颖 锐智 明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66

一木解红楼:柳湘莲失踪之迷

$
0
0



 

 

     柳湘莲失踪之迷

 

                               

 

 

第一回,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路过青埂峰,携带石头幻形入世时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戍本在此处有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后空空道人路过,察看石头字迹,记的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第一百十二回,贾宝玉在毗陵驿拜别贾政,贾政恍悟:“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这些文字表明,石头幻形入世,以历劫为主。但通行本一百二十回,没看到贾宝玉历过什么劫,虽荣府遭抄,但很快沐天恩复世职,与他没有多大关系。他的劫难到哪里去了呢?被曹頫删去了,删去的“监禁狱神庙”是他生命之中的大劫。监禁必要有罪,贾家虽然有罪,但跟贾宝玉没有关系。遭劫必有引劫人,这个人就是失踪了的柳湘莲。

柳湘莲是宝玉、秦钟等人的好友。他素性爽朗,不拘细事,但也赌博吃酒、眠花卧柳,喜欢云游。因柳湘莲为人侠义,风流美丽的尤三姐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柳湘莲与尤三姐订亲,赠“鸳鸯剑”为定礼。到第六十六回,湘莲误以为尤三姐是不干不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尤三姐虽有时举止轻浮,但真正爱起人来,深至入骨,从一而终。她在退还“鸳鸯剑”时用雌锋自尽,柳湘莲伤心万分,掣出“鸳鸯剑”的雄锋,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随瘸腿道士出家去了。柳湘莲自此不再出现。

对于第六十六回结尾部分尤三姐自杀后的处理,笔者颇为怀疑。原文是这样的:

尤老娘一面嚎哭,一面又骂湘莲。贾琏忙揪住湘莲,命人捆了送官。尤二姐忙止泪反劝贾琏:“你太多事,人家并没威逼他死,是他自寻短见。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觉生事出丑。不如放他去罢,岂不省事。”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人命关天的事,贾琏要报官,尤二姐反说不要报官,这实在不合情理。而在第百零七回贾家被抄后,北静王转述旨意:“再尤三姐自刎掩埋并未报官一款,查尤三姐原系贾珍妻妹,本意为伊择配,因被逼索定礼,众人扬言秽乱,以致羞忿自尽,并非贾珍逼勒致死。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贾珍被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就是因为尤三姐之死没有报官。可见处理尤三姐之死并非写得那样简单,曹雪芹真正处理尤三姐之死的文字被人删去了。笔者仔细察看紧接的第六十七回,认为第六十七回的上半回文字断非曹雪芹笔墨。薛蟠悲戚柳湘莲出家的情节淡直白,薛蟠一个男子动不动就流泪、大哭。写林黛玉睹物伤情,只有落泪,毫无笑容,她与宝玉的对话也干生硬,毫无戏剧性。这上半回的整个文字就是记流水帐,其灰蒙疲乏的风格与后四十回出奇地相似,笔者认为它应是出自曹頫之手

最早发现第六十七回各本有缺失和异文的是程伟元、高鹗两人。程、高在《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现已发现的己卯本、庚辰本第六十七回原缺。有红学家把列藏本、戚序本和梦稿本对校,发现第六十七回各有出入。笔者认为第六十七回的原上半回文字是写尤三姐之死的处理问题,因柳湘莲这个人物很特殊,而且鸳鸯剑是前伪吴王的遗物,处理起来很棘手,贾珍怕报官连累自己,所以让柳湘莲出了一些银子了事。第六十七回与后四十回曹雪芹迟迟没有拿出来面世,应是有关及当时朝庭敏感的故事情节。

甲戍本有脂批说柳湘莲日后做强梁,他在后四十回必有故事,而且是大动作。但他神秘地失踪了,这是为什么?要揭开这个迷,不妨先解析他的名字。曹雪芹为人物与馆舍命名都有其深意的,如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假语存,元迎探惜——原应叹息潇湘馆—消香馆,梨香院—离乡怨,蘅芜院—恨无缘。柳湘莲这个名字,曹雪芹更是煞费了苦心的。“湘莲”即与“湘”相连,暗示他对“潇湘妃子”林黛玉与“史湘云”的命运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莲”即莲花,暗隐柳湘莲为白莲教徒。

满清入关以来,白莲教的“反清复明”活动从未停止过,到乾隆中晚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以及众朝臣的骄奢淫逸,各级官吏的横征暴敛,白莲教活动越来越频繁,终于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白莲教大起义。

从前八十回柳湘莲的行迹来看,他应当是白莲教的传教徒。他“天天萍踪浪迹”,一别就是在“外头逛个三年五载再回来”。如此浪迹,吃穿住行怎么解决?他家是个破落户,并无余蓄,哪来这么多的盘缠?再则在古代,即使有钱想四处游走也非易事,那时没有银行,金银要随身带,这对长期出游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只有是传教徒,才走遍天下都不怕。柳湘莲打呆霸王,毫无忌惮。要知道,呆霸王打死冯渊,可不当回事。呆霸王反惧柳湘莲,说明柳湘莲背后有隐秘势力。第六十六回,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于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动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柳湘莲只身一人可把强盗赶走,他怎么有如此神通?其身份真的讳莫如深。

《石头记》第十八回靖藏本有一条眉批:“大族之败必不致如此之速,特以子孙不肖,招接匪类,不知创业之艰难。当知瞬息荣华,暂时欢乐,无异于烈火烹油、鲜花著锦,岂得久乎!”这条批语点明大族之败是由于“子孙不肖,招接匪类”。柳湘莲是朝庭追拿的要犯,他影响了红楼主要人物的命运与贾家的兴衰。他“被失踪”,导致后四十回的大部分情节背离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

后四十回对史湘云的婚姻写得太草率,嫁了个不知名姓的才貌仙郎,却得病而亡,湘云立誓守寡。贾母死时,她心含悲事,放声痛哭一场,便把她的故事交代完结。

第三十二回,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说明此时史湘云已经定亲了。她定亲的是谁呢?应当是卫若兰。

庚辰本第三十一回,湘云拾着了一个宝玉丢失的金麒麟。回末总评:“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这条批语表明,宝玉送给湘云的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身上,史湘云与卫若兰肯定会有故事。柳湘莲日后聚众做乱,己卯本第六十三回有伏脉:宝玉谈及“匈奴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芳官笑道:“既这样着,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几个反叛来,岂不进忠效力了”(通行本被删去),后回被删去的“卫若兰射圃”也是为平叛铺垫的文字。卫若兰是史湘云的未婚夫,而且精通武艺,所以贾政叫他与贾宝玉一起练习骑射,并与史湘云成了亲。后卫若兰奉旨去征剿柳湘莲在海疆兴起的白莲教之乱,海战中因孤军深入,被海匪包围,柳湘莲劝卫若兰投靠义军,卫若兰不从,战至最后,身负重伤,投海自尽,应了“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之谶。史湘云守贞终身,被皇帝封为“诰命夫人”与“敬德贞女”,并立坊旌表,博得“霁月光风耀玉堂”。第二十八回,宝玉唱的酒令:“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是指史湘云。

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叫“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因为贾宝玉与史湘云都有一个玉麒麟,所以很多人猜测贾宝玉与史湘云后应结为夫妇。清代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云:“《红楼梦》一书,然自百回之后,脱枝失节,绝非一人手笔。戴君诚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以后,皆于今本不同,荣宁籍没后极其萧条,宝钗早卒,宝玉无以为家,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于宝玉成为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闻吴润生中丞家中藏有此本。”乾隆末年至嘉庆、道光年间,社会上兴起了续写、改写《红楼梦》热潮,现存清代《红楼梦》续书多达十三部,甫塘逸士所述的本子应为续书,因为宝钗早卒与她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谒语不符。不过,周汝昌老先生很认同这个说法,说史家随着败落后,史湘云经过千难万难,终与经历了空门撒手的贾宝玉相伴终生,评书的脂砚斋即是她的原型。但周老先生的说法,也难讲通,即然贾宝玉空门撒手了,怎么又回头了呢?回到青埂峰下的顽石,怎么又流落尘世了呢?前八十回,史湘云劝贾宝玉多与为官做宰的人结交,学习一些仕途经济学问时,贾宝玉立刻就恼了,对史湘云言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他们的理想观念是不相投的,再从史湘云的判词与曲看,没有半点与贾宝玉有爱情的影子。而黛玉、宝钗、妙玉、袭人等人的判词与曲,都可以读到与宝玉的情感因素。所以他们走在一起的可能性不大。

再从史湘云的个性来看,这样的人宁死也不可能沦为乞丐。她是一个性格开朗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豪放女性,喜穿男装,不拘小节,一身轻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而且爱打抱不平,听说邢蚰烟受婆子欺负时,她直接说:“等我问问二姐姐去,我骂那婆子一顿,给你们出出气。”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天性,如行酒令:“这鸭头不是那丫头,这头上哪有桂花油?”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这样一个磊落大方的人能自甘沦为乞丐吗?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寄人篱下。但她自立能力很强,女红刺绣,湘云样样拿得出手,常常做针线活儿到三更。可谓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但从没看到她哭过,在贾府随时可以听到她真挚无邪的笑声。她没有贵族小姐气,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她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只要睡一觉,不愉快的事儿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人最能适应社会,做什么事都会风生水起,怎可能落得去乞讨?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

    她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没见感冒。这样一个体健貌端、豁达平和的人都沦了乞丐,那整个大观园里的人基本都要饿死。

而红学家朱彤把“白首双星”阐释为史湘云与卫若兰结合后,很快分离,形似“牛郎织女”星,两相遥对而相会无期,并得到红学界的大致认可。笔者认为这说服力也不强,因为古时出外为官妻属可以随任,卫若兰是王卿公孙,不可能穷到带不动家眷。“白首双星”,应是指卫若兰战死后,史湘云守贞终身,皇上给了她“诰命夫人”与“敬德贞女”两个封号,并立坊旌表。这两个封号似双星照耀她白头到老。她红楼梦曲中“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讲的应是她守节尊荣的事。

卫若兰战死,贾宝玉也因与柳湘莲有染获罪被囚。但曹頫为了洗净贾家,把柳湘莲做乱、贾宝玉被囚、卫若兰战死等文字尽数删净。通行本第六十三回宝玉与芳官谈匈奴之患的文字被删,第六十七回有异文,说明狱神庙、卫若兰射圃等情节并不是曹頫所说已迷失,而是他有意删去的。

 

作者声明:柳湘莲实为白莲教徒,与贾家获罪有莫大的关系,这是红学二百多年来的独家考证。红学论者(含百度百科)如引用此观点与本文有关条据,请注明出处,否则笔者将依法维权!

 

作者简介:一木,原名肖斌伟,70后诗人,做过记者、编辑、团委书记,现在深圳某政府部门担任高级文秘,作品散见《诗刊》、《儿童文学》、《时代文学》、《语文月刊》等报刊。2009年开始研究《红楼梦》,并搜集有关资料,至2016110日完成了33万余字的长篇红学论著《一木解红楼》。

一木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65805704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6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