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诗刊》2014年10月号上半月刊“视点”栏目
叶丽隽的诗,清澈、纯净,读她的诗,如同啜饮清露,沁人心脾。她在喃喃自语中展开对话,她与自然对话,探寻生命的永恒与真谛;她与生活对话,直视生存的困惑与无奈;她与自己对话,审视内心的隐秘与不安。在这一组新作中,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关照:简短的回忆、生存的片断、真实的细节、个人的独处……她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凝视,最终转化为内心的体验与沉思,诗行与词句之中,透露出一个女性的细腻与敏感。她的诗歌是轻逸的,但她的轻逸是对现实生活的提取和转化,是人生经验真实的呈现,有着生活的隐痛;她的诗歌是静美的,她以晶莹剔透的语言,宁静恬淡的意境,营造出一片诗歌与灵魂栖息的净土。
——责任编辑:唐力
清欢
叶丽隽
山国碎念
我剩下的部分,松如野径
正在岁月里继续分解和消融
每日黄昏后,在山中急急行走,晚风如流
一阵阵沁心凉
带走我身上多余的器官——亲爱的
我只是还占着一点儿面积
我只是还在想着你——
深夜回到卧室,不开灯,悄悄地躺下
感激于这宇宙间有你
感激于,长河浩淼,而核心寂静——
我在触摸
一个细小的天体
盛夏夜忆旧
对岸的磷火
又开始微微闪烁。院落里
凉风习习,竹床,已经用湖水仔细地擦洗
穿棉布衫的孩子
慢慢地阖上了眼。只是,决明子枕头下
我那双孩提时的手
还在暗暗摸索:
苍耳、覆盆子,这是白天在野地里
沾染的气息……接着,是蝴蝶和蝉蜕
是树荫下的坟茔、羽翼
以及一场突降的暴雨
……鳞片在抖动。河边,当晒烫的石头被掀起
一窝蛇卵,簇拥着,多么宁静
其上斑点,仿佛神谕。再往前
炫目的彩虹
团聚着水面和天空……
唉,没有什么,是她摸索不到的
也没有人知道
这个孩子睡梦中的身体
和这个盛夏夜的星空一样,如此悄然
而又波澜壮丽
经纬,或交叉的传承
他们已分开多年——我的农民父亲
和我的知青母亲。但婚姻犹在
因果犹存——像经纬线,从未平行
短暂交叉后,沿着各自的轨道走远
遗留下,错误的节点,遗留下我——
一颗毛茬石,磕磕绊绊,滚落在人世间
所有孤身一人的时光里,都能让我看到
我那独居的父亲,冷淡、寂寥,枝丫沉默
不再长出新叶。但会内乱和纠结,在他
住进二院期间,是我,在一次次地分裂
分身。在父母之间,狼奔豕突。于责备中
我总想着,要过另外一种,彻底的生活
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母亲。她越发有脾气了
爱抽烟,爱喝酒,小赌,连着几年出境游
真是令我羞愧啊——她的毫不掩饰、乐得其所
几乎泄露了,我心底里最为隐秘的欲望
兴许,这就是传承?在命运的漩涡中,怎么活
都是一种,相互之间,人生境况的模拟
出于自私的本能,出于对完整家园的渴慕
我,一个错误的节点,一再地强行复制
牵连着经线和纬线、父亲和母亲——
在每个新的交叉口,徒增着对自己的怜悯
较量
你在水银和时空的深处喘息,盯住我时
满是质询
你我之间,光阴的虚线在舞蹈,尘土飞扬
势不可挡
存在着一个深渊
——我袭击过一面镜子。哗啦声后
世界暂停
戛然而止的寂静、血
满地的碎片。哦不,是满地
破碎的自我,一个个,与我愕然相觑
是对峙,更是对我的嘲弄
微雨
常年生活在群山之中,她已然
形神松动
倘若你闭上眼,慢慢地伸出手
跟随她的波澜,她的起伏
掠过她粗糙的表面
你就能感觉到
那上面的每一处涡纹和峡谷
一路上,有木莲、冬青、金合欢
有爬满苔藓的残碑和无名菌类
若继续,你会相逢
一场明亮深邃的细雨——她的
流水身躯。因绵密如针,而难以察觉
这会儿,是她的心在说话
疲惫的灵魂将在此相谈甚欢
乌有镇
杜若在芳洲
桑榆在晚
那,荼蘼架下,雨香云片,醉卧又何妨
总是在叹息中
一遍遍地到来,总是紧紧地
十指相绾……哦不要害怕
触及我那隐晦的过往
风有其神秘之声,唤醒一个久远的小镇
我的心迹一览无遗
不要追问此生之长短,感官
顺从着柳枝——
古今多少事,只在渔樵问答,在风中
在瓦肆
黄昏,与窗前的一棵树
只有这时我才能舒展开
全身最为脆弱的叶子,向着你
没有惊惶
没有苦涩的衡量
当你与暮色融为一体,我便也
卸下了疲惫的人性
从我失败的尘世,退回到一个身体
一个器官——
我凭感觉活着,我有许多破绽
雪中,灵山养老院
院子里,不见了平常的老人们
只有雪花在四处飞舞
推开最左边那间
屋子里的老父亲,蜷坐在藤椅上
瞌睡得像是一尊年迈的钟
还好,羊绒衫、羽绒衣、棉裤和保暖鞋
都已经穿上
有些糊涂的他,今日,尚知冷暖
我退回到院子,稍稍平复
初雪带给我的惊惶——
想起一路上紧踩油门,匆匆赶往养老院
胸口,一直乱跳个不停
唉我竟然
已经活到了这样的年龄
一片轻盈的雪花
就可煽动起我心底的小小飓风
养老院后面
耸立着因灵验而著称的灵山寺
一年一度,那佛前
我也曾双手合十
默默叨念:惟愿一切安好——
只是不知,千年如斯的神灵
是否听见?
趁着这飞雪满天,院子空寂
养老院里一派安宁
——上天在上,请准我
手捂胸口,闭眼,再唠叨一遍:
惟愿安好,不求更多
永和桥上
友人,我不善言语。以下文字
凌乱的纹理,也无法承担我情谊的赠与
当我们穿梭在廊桥上,搜寻着彼此
拿着相机互拍,友人啊,短暂的定格后
我听到“咔嚓”的断裂之声,岁月翻动
那令人困惑的深处:时时新,还是,从无新?
没有谁可以像这座风雨中的古廊桥
坐镇千年沧桑,拥有英勇绝伦的命运
也没有什么汉字可与“永和”相媲美
所以友人,我们以命相许的这一生
是不断“试错”的一生,是跌跌撞撞
试图接近不可能事物的一生啊
清欢
一夜雨落,绚烂银杏叶
随着树下夜泊的车子走远
缓缓窗边,那还魂的人,茫然于眼前
愈发新鲜、凛冽的空白
你的姓氏听起来像是晨鸟、溪流
或者,一种无名的乐器
你在黑夜里,芬芳无序的弹奏
听起来,更像是神的疑虑,神的叹息
房间里的大象
庞大之物,向来只可窥一斑
耽于细节的人,一再忽视,房间里
也有大象
无形如传说
其实早已逼近——它的
一个鼻息、一次扇耳、一只脚趾
微微的腾挪
都会旋起一场风暴
为何不呐喊?
你喉头滚动着的,是惊雷
还是恐惧?出于本能
每一次,你都踉跄着后退
每一次,紧紧抵住,生活的死角
并在脊背的彻骨寒凉中,感觉这墙
虽然冰冷
毕竟,也是一种坚实的倚靠
白云山上白云飞
我家后面,是座海拔千米的山峰。因山间时常有白云涌出,可占晴雨,故名白云山。
平日里,如果白云像顶帽子,戴在山尖,那就是要下雨了;如果白云只是在山腰处荡漾飘飞,这天定是晴日无疑,尽可放心大胆地在室外晾衣晒被。
白云,俨然已是白云山的体温、律动和呼吸。
在白云山中独步,或三五好友茶叙,是我平淡生活中最为惬意的事。
上山的路有多条。日出之前,可沿着叮咚作响的溪边栈道一直往上,走到狮子坛附近。醒来的光线,还原出一片野茶、几间木屋;那位喜欢用一只脚打拍子的小提琴手已经在拉动晨曦,悠扬的琴声增添了山谷的寂静。
如果是白天,就能仔细辨认一路上的各类植物了。凑得近近的,念一念小牌子上,它们的芳名。很多已经读过,但我习惯了,每次,都重新认识一遍,问候一遍。
女儿和我一起走山时,曾经好奇地问我,山顶是怎样的,在山顶能看到什么?我只好如实相告,我从未登上峰顶,对于山,我没有产生过征服的欲望;至于在山顶能看到什么,我想,丽水既然是山区,那应该还是山吧。但我希望有一天,她自己能去探索。
而朋友相聚,谈话声里,我可在山间茶社的露天躺椅上安然睡去。
这段时间,正是夏日,因为血压问题,每天晚上在山中的柏油道上疾走两小时成了必须的功课。明月在天,蝉虫遍野,迎面而来的山风,那沁人心脾的凉爽,那无以伦比的抚慰,使我想就此停驻——山月、泉声、我那热烈的心跳,永在,反反复复。
其实,当你真正地置身于这座山中,苍山翠影间,白云已不见——白天,它是透明的雾气;夜里,是吹拂你的这一阵晚风。你会相遇另一个你,有点潮湿,有点斑驳。
我对白云山的瞻仰,犹如我瞻仰生活——
它是如此地坚实、葱郁、庞杂和高耸,我唯有气喘吁吁地尽力攀登,汗流浃背中,一再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
而飘忽的白云,表达着白云山的喜怒、喟叹和讶异,不可名状,难以捉摸和界定。
它不在任何地方,却又无处不在
那么,我对白云的瞻仰,犹如我瞻仰诗歌——它自在飞扬,它溢出,不能自已。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