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新颖 锐智 明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66

从朦胧诗代表诗人到地洞思想家

$
0
0
 ——梁小斌《地洞笔记》序

    作者:叶匡政
  
    [编按]:《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这些朦胧诗时代的名篇已渐渐淡去,但梁小斌依然坚守在文学阵地,把他的思想化作文字,《地洞笔记》,是他患病前写的思想随笔。多年以来,梁小斌远离尘世的喧嚣,躲在他的“地洞”里,专心构筑自己独特的精神体系。

    六根之一,诗人叶匡政是梁小斌多年的朋友,他为梁小斌新书《地洞笔记》做序,本期根文,让匡政带我们认识梁小斌,一起探索思想的深洞。


    以下为序的正文:

    我最早读到梁小斌的思想随笔,是1988年,《百家》杂志连载了他的《冥想录》。那年我19岁,从梁小斌的文字中,我好像闻到了与卡夫卡、尼采相仿的气息。那是真正的思想者的气息,带来的不只是陌生化的语言和理念,而是让你感受到他大脑质地的活的思想,那思想中有血液在流。

    对梁小斌来说,思想是为了获得惊奇,而不是纠正人的惊奇。虽然此后,我从本雅明、维特根斯坦、佩索阿、齐奥朗身上,都获得过类似的惊奇,但梁小斌的自我省察力和对日常事物的那种穿透力,给我的印象一直最深。

    也是这个原因,从2001年开始,我陆续从他的手稿中选编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三本书出版。这些书出版后,果然也获得了很多诗人、作家、学者的推崇。作家残雪读到他的作品,感到震撼:“那情形就如同荒漠中沉默了千年的石头突然开口说人话,给人的震惊可想而知。我一边读一边想:这就是源头的语言吗?它们是如何样穿过曲折的废墟的隙缝冒出来的呢?” 她认为:“在我们的文学界,还没有其他作家能够像梁小斌这样,用心灵的魔术将一切混乱的、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内在化,使其变为一种心灵的倾诉。”

    诗人王家新写道:“梁小斌没有浮在这个时代的表层,而是始终和他卑微、屈辱的生活守在一起,坚持不懈地对他的生活进行思考、揭示和追问,向我们显示了何谓思想的耐力和难度。他的叙述,他的关注,恢复着我们思想的视力……它使我们震动,茫然回不过神来,它使我们醒悟。它使我们又回到思想的坚硬冰冷的雪地上。”

    学者周国平评论认为:“我读这些文字感到的震惊不亚于叶匡政,的确如他所说,在今日中国见不到第二个这样写作的作家。梁小斌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只是碰巧来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他仅仅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中,外在世界中碰到的一切,他不追求也不拒绝,都只是他思考的由头。他用质询的口气与身边一切庸常之物交谈,其实他始终是在自言自语罢了。读他的文字,你不能不想到卡夫卡和佩索阿,共同之处是以卑微的姿态坚守思想的纯粹”。

    确实,20多年过去了,我在国内再没遇到过像梁小斌这样的作家。在一个崇尚行动的年代,梁小斌是一个仅剩下大脑的人,一个完全生活在文本与思想中的人,这样的人能活在我们中间,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侈。当大多数作家还在文字中表演时,梁小斌允许自己扮演的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他自己,一个真实的思想的人。

    梁小斌并不是我们习惯意义上所理解的文学家或诗人,从他不再关注文字的分行之日起,他就化血珠为智慧,扔掉了一切拐杖,在一个智性写作的空间中爬行。他的思想是靠蠕动完成的,他蠕动所处位置,是当代中国暂无任何先行者的精神无人区。他不积攒引文,他不重复权威,他诚实地处理生命中每一种经验,他的每一次抵达都是自己思考的结果。他的语言像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源泉,一种可以恢复行动的信念。他不属于任何传统,他发现的永远只是他自己身上的力量,那种被脆弱的肉体包裹着的思想者的力量。

    德国哲人说过,评定一个思想家的创造性和价值,要看他的思想抵制模仿,能坚持多久。梁小斌显然早有这种意识,他借索尔仁尼琴笔下的一个囚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囚犯躲在伙房里吃生土豆,因为他认为等土豆烧熟了,就没他的份了。在这个把思想当作“武器”哄抢的年代,梁小斌宁愿做那个“吃生土豆”的囚犯,以别于那些到处寻找先进的思想武器、并据为己有的“思想家”。

    梁小斌的文本,与另一类思想著作不同,带来的不是概念、框架等理论或知识,而只是提供一种观察世界和自我的方法,读者的资质和品性,往往决定其理解的深度。所以他的文本是反体系的、碎片式的、箴言式的,总像是无限地在接近什么,但从不曾宣告已达到了什么,这种方式最忠实思想的自由与真实。

    从表面上看,梁小斌文本在生动地诠释某种原理,但同样他把原理埋藏得最深,因为他的精神中,从没有任何原理在向他召唤。他不做结论,他要给人的是一种发现自己的力量,他渴望将心灵的自由交到人们的手中。如果说他有什么信念的话,那就是打碎世间的一切成规陋见,他要还给你的是人的思想的尊严。

    梁小斌之所以值得深究,是因为他公开了作为一个人与自己思想的困境展开搏斗的过程,他总是在人们的思维盲区摸索,从人们停止思考的地方开始思想,以一种自传式的自我意识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了那些自己能够评述的事物和看法。这些文本不仅表现出理念的准确性,更体现出他对从未遭受质疑的一些命题思考的知识勇气。

    梁小斌的本意也许是想向人们提供一种美学趣味,但意与人违,他贡献的却是一种方法论。作为一名思想者,他拒绝一切确定性的观念并予以反驳,他的任务一直是想促使人们对质朴事物与知识假设提出质询。在梁小斌追求的思想方法中,我们可以发现永远体现着一种少数人意识,它的核心词是“笨拙”,在笨拙中他时刻提防着那种所谓多数人的文化经验。这种业已确立的思想立场把他与所有人区别开来。他的文本是建立在对那些隐含着“信心”与“多数感”的文化主张的批判之上。

    赛义德在《知识分子的再现》中,对知识分子作过界定。赛义德论证说,知识分子“是个体的人,他被赋予一种向公众并为公众描写、体现和论述某种信息的能力……其地位在于公开地提出难问题,勇敢地面对教条和正统(而不是制造它们)……其存在的理由是再现所有那些日常被遗忘或被掩盖的人们和问题。”梁小斌正是赛义德所描绘的这样一位“不是表达一时的时尚,而是表达真正的思想和价值”的知识分子典范。他的文本也体现了赛义德所倡导的“逆反”,因为这些文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驳由历史或习惯强加给人的能动性”,就是“为了恢复人们最为本真的思想力”。

    上个世纪,本雅明宣布“在上帝的世界里寓言家醒了过来”!梁小斌文本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寓言性,它是关于“中国本质”的一种复活的寓言。它在沉思中清除了对世俗生活的最后幻觉,并衍生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它意指的一切事物不再与原先的鄙俗相称,甚至把它们变成了神圣的东西。奥比茨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智者必须用普通人愿意听的寓言把他们发现的东西隐藏或埋藏起来,以便培养对上帝的恐惧,道德和善行。”世俗的每一句基本言语在梁小斌的文本中都获得了意义,而寓言式的每一种感受都让人们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正像本雅明所言,“能够保存这个世界的恰恰是寓言,因为对事物瞬间性的理解以及要拯救从而永久保存它们的关怀,正是寓言最强烈的动力之一。” 梁小斌文本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绝对的主观思考,他的文本也似乎只为这样的思考而存在。

    

    梁小斌(右)和叶匡政近期合影。

    2013年11月,梁小斌因脑梗塞,引发了一场社会自救热潮,10天过百万元的募捐款,让人心生温暖,也让出版社有了出版梁小斌作品的愿望。不过从媒体公开报道看,大多还是把梁小斌视作“一个磨难时代的诗歌童话”,或“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人”,论及他的价值时,说的也是:“9篇诗作散文入选中学、大学教材,被评为2005年中国年度推荐诗人,他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其实,在很多同行心目中,这只是他最初的成就,他此后的组诗《断裂》和思想随笔的价值,远远超越了那些作品。

    像10多年前我编辑出版了他的书稿一样,今天我仍然期望人们能通过这本书,更全面地认知到梁小斌的思想与文化价值。他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反复阅读与研究的思想者与文体家。

    “这个世界从不了解她伟大的人”,对于梁小斌,我几乎也要这么说。

    

    《地洞笔记》梁小斌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年4月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来源:网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466

Trending Articles